你以为娘炮、小鲜肉都是商业运作的结果?背后其实是......
导读
早在40年前,托夫勒就断言中性风将风靡全球,如今看来预言成真。对此,传统者直呼“不男不女,恐将‘亡国’!”然而,掩盖在各种抨击说辞背后的是男女两性地位的变化。
娘化、中性化
今年全社会炮轰“娘炮”、“小鲜肉”、“精致boy”的情绪尤为强烈。
世界杯期间,姆巴佩与TFBOYS的对比照片搭配上一句“少年强则国家强,少年娘则国家娘”,戳中社会情绪点,一度在网络中疯传,并惹得无数网友呼吁封杀“娘化大本营”。
随后,央视《开学第一课》也因其颇具争议性的节目安排,最后变成又一波社会对娘炮、小鲜肉的大批判。
实际上,除了这种显性的所谓“娘化”,描眉画目、养颜护肤已经不再是女性的专利。
这从男性化妆品市场的增长就可窥见一二。近几年,中国男士护肤品行业一直保持着 20%左右的快速发展,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3.10亿元已增长至2017年的52.93亿元,几乎所有男士护肤品品牌都在享受行业快速扩张的红利。
男性“娘化”并非是中国独有的现象。早在几年前,西方明星身上开始融合男女对立元素,英国为瘦身而患上厌食症的男性甚至赶超了女性。就连日韩这样的“男权国家”更是都早于中国被捕获,日本出现伪娘一条街,韩国盛行花样美男。
与“娘化”对应的是,如今的女性却呈现“中性化”甚至“男性化”的趋势。当年李宇春、周笔畅等就因长相中性而在超女中脱颖而出。
这样的趋势在着装中也有所体现。根据相关调查研究,中性化服装的消费数额占总体的比例高达49.1%。纽约、巴黎等国际服装中心都已设立专门的中性化服装研究机构,每年定期预测和发布中性化流行趋势。
早在40年前,托夫勒就断言中性风将风靡全球,如今看来预言成真。
对此,传统者直呼“不男不女,恐将‘亡国’!”。一众影视名人在痛批小鲜肉不男不女、搔首弄姿、不爷们的同时,也不断呼吁要净化影视业。
然而,掩盖在各种抨击说辞背后的是男女两性地位的变化。
2
男性绝对主导的地位被打破
首先,经济危机严重冲击制造、建筑等男性为主的产业,失业将男人赶回了家。
2010年的调查显示,金融危机爆发后,美国80%的失业者为男性;相反像教育、行政等女性占优的岗位则相对稳定,需求增加,以致美国劳动力市场首次出现女性主导。
另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的数据显示,自1960年代以来,美国适龄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下降,而近年来下降的势头有所加剧。在1996年,460万适龄男子没有参加劳动,而到2016年,这一数字上升到710万。
于是不经意间,早在2010年时,全球最大的145个基金会就由女性掌权,美国近半名校校长为女性,女性精英、高管、政客等活动范围逐渐扩大。
同时,韩国“家庭妇男”人数激增,更多女性负责养家。
金融危机改变男女就业,以致“阴盛阳衰”魔咒显灵。
其次,在婚姻关系上,原本男人以貌取人,妻比夫弱方为常态,但调查显示,这一常态正被弱化。
据2010年的一份不完全统计,美国5对夫妇就有1对“妻比夫贵”,英国的专职奶爸则翻了一番。
日本由于进入高龄少子化社会,政府鼓励女性出来工作,职业妇女每年以超过10%的速度递增,而男人则在日本经济失落的十年中“英雄气短”,自认为“食草男”的日本男人高达75%。
据《朝日新闻》网站报道,日本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,近30年来日本夫妻关系呈女强男弱发展态势。随着职业女性群体扩大,日本夫妻间的权力关系正发生着巨大变化,家庭的决定权正从丈夫一方转移到妻子手中。
参与调查的妻子中,家庭主妇的比例由30年前的53.9%降至29.2%。这一此消彼长极大削弱了日本的“男权主义”。
韩国同样遭遇男性危机,越来越多男人为缓解精神压力而化妆甚至“易装”,欧洲的女权运动让男人的危机感更强烈,这让男人感叹地位不再。
因此,从两性在家庭和社会责任看,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绝对化格局已被打破,日益破碎化。
3
生产方式变化带来两性地位的变化
基于以上两大判断,男人的失落和女人的崛起显然正在改变社会,这在中国自有教育、家庭、文化等因素使然。
因为在求学阶段,男生好动、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常被看作缺点,女孩则因乖巧努力而名列前茅,“成绩至上”让男孩深感挫败。待到男孩真要读书,却因相差太多追赶不及,终成了应试教育下的弱者。
这既有父教缺席与母教宠溺的过度,又有学校教育的不合理,再加上流行文化对性别差异的模糊,让男人一到社会就被巨大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。
男人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坚强,这让社会在包容中转变态度,要不怎会有“儿子是建设银行、女儿是招商银行”、“生男不如生女”之说?
但追根溯源,从人类社会分工的演变看,中性化潮流并不在于女性地位的提高,而在于男性在历史中形成的优势正在丧失。
因为在游牧社会,男人的职责是战争,女人的职责是人的生产,男人身强力壮,通过战争掠夺财富而形成了对女人的绝对优势。
到了农耕社会,男人进行物质生产,女人从事家庭生产,男人通过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巩固优势。
而到工业社会,虽然大机器生产需要强壮体魄,依然让男性占据主导,但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取代人力,极大肢解了男性优势。
特别是冷战结束,全球不再象以前那样动荡而危险,无疑挤压了男性展现强悍和力量的空间。
直到互联网将地球“变平”,男人和女人都在键盘上工作,这对男人毫无优势可言,反让女性游刃有余。
于是男女角色的互补性和差异性越来越小,以致男人女性化、女人男性化,拉开了两性战争的序幕。
4
女性仍面临天花板
当然,这并不意味,男人的世界会被颠覆。
因为从生理角度看,男性强健、女性柔弱;男女共建家庭、生儿育女的互补性不可能出现本质性变化。
因此,男女关系是在无奈、冲突与矛盾中从绝对互补走向了相对竞争。
特别是键盘时代的到来,颠覆了男女的错位竞争,让男人和女人共同争夺起了键盘!这将让职场成为两性战争的主战场。
原本男女各有天下,男性集中于建筑、制造、IT类等讲究体力和技术的职业,女性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、行政办公、公关交际等领域。
但随着社会所重视的技能如沟通表达、电脑操作等,越来越适宜女性,女性在职场的崛起将冲击男人的天下,很多单位就已出现严重的“阴盛阳衰”。
但另一边,为平衡男女比例,男性也在渗透护士、幼教等女性占优行业。
不过,两性争夺岗位最激烈或在忽视性别的领域,如咨询、金融、传媒等玩键盘的行业。
而从企业内部看,虽然女性职员的比例在提高,但女性因怀孕生产、权力壁垒等依然存在向高层发展的天花板。
《2018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》显示,从全国范围来看,目前职场管理层女性占比仍然较低。职位级别分布比较一栏显示,在普通职员时,女性高于男性,分别为67.1%和52.3%,但在基层管理人员时,男性高于女性,分别为19.6%和25.9%;在中层管理人员时,这一数据为11.6%和17.9%,高层管理人员时分别为1.2%和3.4%。
日本时事通信社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,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500家大型企业中,一共7491名董事会成员中女性成员的比例仅占5.9%。
根据Weber Schandwick的性别前瞻性指数统计,在全球500强企业中,只有10.9%的高管是女性。在这些公司中,有37%的公司拥有全男性领导团队,而另外21%的公司只有一名女性高管。
不过,女性员工已呈现“金字塔型”的职场分布,这无疑正在改变企业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模式。
5
企业面临的难题及应对
由于上述变化,大多数企业出现三大主要难点:
一是员工的男女比例失调,想招男性平衡却又招不到;
二是女员工虽然能力强,但一到结婚生子又影响了工作;
三是原本以为“男女搭配、干活不累”,没想到因思维方式和沟通等问题频现“水火不容”。
对两性变化措手不及的企业显然在抱怨中被拖着走。但从客观角度看,男人依然是职场的主角,女性的介入发挥了鲶鱼效应,加大了职场竞争。
特别是,随着两性在职场中相互学习和竞争,性格融合致使男女员工向“中性职场人”演进。即不管男女,只要走进职场,决定职位、薪水的是能力、业绩和态度。
因此,在女性撑起职场半边天上,企业不得不认账,并在利弊权衡中学会适应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男人的自我成就动机往往高于女性,因为大多数女人都把孩子作为最大的成就,这让女人不得不兼顾家庭与事业。
毕竟女人要在职场崭露头角将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,或因忽视家庭而“赢在职场、输在婚场”。
企业若以男人标准要求女人,女人一旦情场失意也会影响职场。
因此,企业既要以能力态度等客观标准考核人才,又要为女员工产假等做好弹性调整,还要兼顾男女不同特征让其各得其位,更要为员工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。
如此,企业才能在男女良性竞争中充满活力。
精彩推荐
(福卡原创,欢迎转载)